立即开通体验×

只需10秒,即可快速申请开通体验

致远互联官网全新升级,您的专属云端助手

登录后即可进行产品体验,享受售后服务支持。

访客姓名

体验产品、云设计中心、售后服务支持

体验中心

功能、业务、角色体验

服务支持

售前、售后服务支持

注册 登录
首页  >  关于致远  >  致远动态  >  新闻详情

体验产品

  • 大型企业协同管理平台 A8+
  • 中小型企业协同办公平台 A6+
  • 企业信创协同管理平台 A8-N
  • 移动协同办公平台 M3
  • 热门标签

    【连载】《协同管理导论》:协同软件架构-技术架构(1)
    时间:2017-01-12新闻来源:致远协同研究院浏览量:9720
    协同软件的技术架构的理念是第三章所讲的“智慧协同”,它明确地提出了协同软件的五大组成部分:Symmetry、Measuring、Any、Regu1ative和Touchab1e,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的、具有灵动特性的技术架构体系。

    协同软件的技术架构如图24所示。总体而言,上述架构基于Spring框架的组件化的可扩展的porta1技术路线,采用标准J2EE结构,整个系统由Java语言开发,系统配置通过XML技术完成;数据层采用Hibernate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满足实现集成多种数据库应用:0rac1e、SQ1Server、MySQL,同时可以扩展其他关系型数据库。

    系统采用大量基于porta1的组件封装的技术进行应用功能的开发,这种分层结构的各层次之间功能独立且耦合度低,利于客户并行开发;采用组件化封装,面向接口开发,实现关键应用功能重用;采用统一的页面展现,通过Por1et的封装,实现客户个性化与界面集成;通过统一的接口框架,降低各个应用的接口封装代价,使客户开发代价降低;统一的通道控制,各种例如htm1,soap由通道控制来判断访问来源,重用底层逻辑;统一的组件结构,利于办公系统不断扩展和优化。

    以下对各部分分别详细解释。为与技术架构的逻辑保持一致性,我们从图24的底层向上进行说明。

    图24协同软件的技术架构

    1.Regulative层

    Regu1ative层(控制层)确保协同软件的可控性,主要通过系统软硬件的可靠性和数据库的安全性来实现,同时在总体架构上采取可灵活扩展与封装的技术。如图24所示,Regu1ative层由两大部分构成,它们是:

    (1)操作系统和服务器集群

    1)操作系统。协同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选用WindowsServer2003/2008。协同应用程序所在分区必须为NTFS格式,且系统分区一般只应开放ad-ministrator、system权限。

    应在Windows服务项中禁用掉一些不需要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服务,如Re-moteRegistry服务、TaskSchedu1er服务、Te1net服务、Workstation服务、Server服务、TCP/IPNetBI0SHe1per服务、IIS服务等。

    应对Windows策略做出详细配置,如对账户锁定策略、本地安全策略、用户权限分配、审核策略等做出配置。

    2)服务器集群。针对不同的应用,采用物理上彼此独立的服务器,服务器之间构成一种集群关系。总体而言,协同软件所需的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全文检索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存储(备份或业务可持续)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

    根据用户并发数的不同,对各类服务器的性能要求也不同。如应用服务器的内存,当用户并发数为200以下、200-500、500-1000、1000-2000时,建议分别配置为不低于4GB、8GB、12GB、16GB。

    协同软件服务器集群及客户端的网络架构拓扑图如图25所示。

    图25协同软件服务器集群及客户端的网络架构拓扑图

    (2)数据库

    数据库是对所有协同数据进行管理的基础软件平台。它分为三个部分:关系数据库、加密数据库和接口数据库。

    1)关系数据库。协同软件应全面支持MySQL、SQLServer、0rac1e等关系型数据库。在数据层最好采用Hibernate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对JDBC进行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满足实现集成多种数据库应用(MySQL、0rac1e、SQLServer),同时可以扩展其他关系型数据库。

    2)加密数据库。协同软件会涉及到组织的核心信息机密,除了在常规安全机制方面有所考虑之外,还应对底层数据进行加密,对核心数据通过加密之后,存储到专门的加密数据库之中。数据库加密对于防范来自系统内部的安全风险、有效控制超级管理员的权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系统审计性能的基本要求。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与加密数据库本身应该是分离的,以减少系统的加解密压力。

    3)接口数据库。协同软件需要与外部软件或信息系统进行交互,从而将协同融入到组织的管理信息化体系之中。这一过程的入口在数据层面,通过数据接口来完成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数据交换、数据抽取和数据过滤。

    2.Symmetry层

    Symmetry层(对称层)即通常所说的“服务层",它将数据归纳为各种典型应用场景,为各种场景定制并固化相应的服务程序,并将这些程序与前台功能和操作相对应,在数据和应用之间扮演一种桥梁作用,实现信息按既定规则来分享、融通和多维呈现,达到既快又准的目标,与“齿轮传动协同"思想相符,故谓之曰“对称层"。

    协同数据与应用的对称性有三种具体类型:模型、体系和服务。下面分别叙述之。

    (1)模型

    模型是对典型协同行为的归纳和抽象,固化为可重复调用的程序组件。模型化是协同软件自我固化、个性化和可复用性的重要措施。当协同软件厂商所积累的应用模型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从模型中提炼普遍规律,将模型作为一种确定的组件内化到产品之中,提供给同类组织使用,这将使协同软件的智慧程度得到持续改善。

    图24中归纳了几种主要的协同模型:

    1)组织模型。组织模型主要对组织的结构状态、生命周期及权利体系等内容做出归纳。根据组织模型,信息对称时可直接调用其中的规则。如,在组织模型中定义了组织的高层、中层结构可直接作为信息密级分类的依据。组织模型一般通过产品配置开发来实现。

    2)协同模型。协同模型是对组织中协同行为一般规律的提炼。它的典型体现是公告、加签、改签、震荡往复等等协同方式。协同模型是对协同理论和理念的综合体现,是协同软件可用性和易用性程度的体现。

    3)业务模型。业务模型是对组织业务的特点进行的提炼。如政府机关和流通业的业务模型是截然不同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业务模型也差异颇大。业务模型一般需要定制开发,但同类业务之间的复用程度较大,协同软件的产业版本开发是一个良好的策略。

    4)行为模型。行为模型是对组织中个体、群体及组织的行为特点的提炼。如果组织的民主化程度较高,则信息可能对称到所有相关人员;如果组织的权力结构森严,则信息只能依次对称给相关权限的人员。行为模型需要实施顾问对组织进行实地调研和归纳,并与实施工程师进行配合,才能很好地体现在应用服务之中。

    5)制度模型。制度模型是对组织规章制度的重建,如事务流程、审批流程、决策流程等。在组织的质量体系认证之中,各种行为规范也可以被重建为协同模型。协同模型一般可通过产品的配置开发来实现,少量的可能需要进行定制开发。

    6)时空模型。时空模型是对组织成员协同时间和协同空间特点的提炼。如组织分布于全球各个时区,则协同软件就应该支持每天24小时的工作;如果组织具有为数众多的终端网点,则协同软件应具备良好的终端接入性能。如果组织不提倡干涉员工的业务时间和私人生活,则协同软件应该在员工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时间里为他编制一份信息提要,等等。

    随着协同软件应用的深入,模型是可以不断提炼和完善的。

    (2)体系

    体系是对组织中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集群性的事务的归纳和固化。体系是一种对组织特性的穷举,以便在信息对称过程中确保无遗漏。

    图24中归纳了几种典型的组织体系:

    1)权限体系。权限体系是对组织中每一个成员在协同软件中所拥有权限的完全、清晰的界定。协同软件应用中会随时调用该体系,以确保协同活动的合法授权。

    2)角色体系。角色体系是对组织在协同活动中所应有的角色的完全定义,包括角色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等。

    3)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对组织所用到的知识的完备性的规定。尽管在实际中难以做到知识的完全固化,但知识的完备性路线图仍将知道组织进行知识建设和知识管理。

    4)资源体系。资源体系是组织活动所用到的资源的完整性的规定。这些资源可能品种繁多、分布复杂,但都应该建立清晰的索引,以便在协同活动中随时调用。

    5)时间体系。时间体系是组织活动一系列关键时间点的集合。遵循这些关键时间点,组织可以按照一种有秩序的时间基准来进行活动。这些关键时间点包括上下班时间、节假日时间、不同时区时间对应关系等常规时间序列,也包括组织预先特殊设定的时间点,如纪念日、重大活动日、重大计划里程碑时间等等。

    6)空间体系。空间体系是组织的空间分布序列的集合。组织在地理位置上可能处于一种分布式状态,此时需要在协同软件中预先定义各空间场所的相关信息,如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等。比如,如果一项协同行为涉及到库房发货,那么库房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及交通状况则可能成为协同成功的关键因素。

    (3)服务

    服务是若干具体功能的集合。这些功能具有通用性和频繁发生性,它们被预先定义好,可随时调用,且对于用户没有特殊要求。它们包括消息服务、安全服务、接口服务、缓存服务、打印服务、日志服务等等。这些服务顾名可思义,无须过多解释。

    Symmetry层还有一个“数据总线”和“安全传输”的结构。总线(Bus)是协同系统底层数据与应用功能之间的交换通道,在物理上体现为信息系统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公共数据通道。“安全传输”则指信息在总线上进行交换时所受的安全保护措施。这些都是协同软件所必需的结构。

    3.Any层

    Any层(自由协同层)是协同软件人机交互界面中所呈现出的所有内容的总和,是人操作协同软件以实现其目标的主要载体。在B-S结构中,就是浏览器中的各种页面;在移动终端中,它可能展现于客户端软件之中;若通过接口与其他软件相连接,则有可能成为一个后台运行的数据或指令,最终展现于其他软件的操作界面之中。

    Any层应承载所有协同活动。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人—人协同,人—事协同,以及协同支撑功能。具体如下。

    (1)人—人协同

    人—人协同是指以人自身为对象的协同。它主要包括:

    1)审批。审批是基于人的不同权限的协同行为,本质上是人的权力组合。

    “审批”不同于“审阅”,它无须修改所审批的内容本身,只对其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判断。如果审批者的权限不够,则可提请更高权限的人来决定;如果审批者的信息不够,则可提请具有足够权限且信息足够的人来决定。

    2)会议。会议是对人的时间和在场状态的协同行为,本质上是对人的物理状态的协调。会议只安排相关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合(包括虚拟场景中)从事一件共同的事情,而不决定会议的过程和结果。

    3)讨论。讨论是人与人之间一种临时性、突发性的活动。与会议所不同的是,它可能同时涉及到的人员较少,场景也可以切换。发起讨论者可以是任何人,议题也可以是临时性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都可以具有非正式效应。

    4)通知。通知是一种非强制性、非同步性的信息宣告。它不要求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一致,而只需要了解和掌握所宣告的信息即可。

    5)调查。调查是一种非强制性、非同步性的信息采集。它一般不要求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一致,只需要将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反馈回来即可。

    6)日程。日程是对人未来协同状态的预告。日程是人未来某一时间点或空间地点的确切状态。将这种状态予以共享,即可获知不同的人在未来某一时间或空间发生协同行为的可能性。

    (2)人—事协同

    人—事协同是指以事情为对象的协同。它主要包括:

    1)计划。计划是一种典型的事件协同。每个人将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公布出来,以便他人掌握,并且对于有关联的事情产生协同。

    2)公文。公文是对事情的正规描述。协同系统中公文流转过程不是一种普通的通知或广而告之,而是一种对行为的规范化约束过程。

    3)新闻。新闻是对组织中最新信息的发布。它不直接产生协同活动。

    4)活动。活动是对一个具体事件的协同。它可以由组织中的任何人发起,并在任意群体内得到响应。

    5)学习。学习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事件。既可以由组织的相关业务部门主持,也可以由小组、团队或个人发起。组织学习主要是为了解决业务发展所需。

    6)分享。分享是将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提供给不特定的组织成员的行为,旨在提高组织内资源的价值。

    (3)协同支撑

    协同支撑是指对协同有直接辅助作用的功能。主要包括:

    1)模型。如前所述,模型是可直接调用的功能组件。当前协同软件中常见的模型是协同工作流模型。未来协同软件都会自带庞大的模型库,内置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类型等所适用的各种模型,应用于不同的情景之下,对协同行为产生直接的支撑作用。

    2)资源。资源是协同活动中所需的各种实体或信息条件的总称,是一种直接的支撑条件。在协同软件中,知识库或信息库是典型的资源形态。

    3)测评。测评是对协同效果进行了解和评价的重要功能,它支撑协同活动的持续改善。

    4)激励。激励是对协同行为的持续改善进行推动的重要功能,它基于对协同行为的测评,依据是个人的协同行为绩效,以及组织的协同绩效总体水平。

    5)检索。检索是对协同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查找的基本工具。

    6)推送。推送是协同系统主动对特定的人员发送特定信息的功能,它能使协同软件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人工智能。

    4.Touchable层

    Touchab1e层(触及层)也被称之为表示层,是人机交互过程中系统的功能传递、用户体验、价值实现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中,协同软件将借用多种渠道,解决“最后一米”的问题,将协同信息顺畅传递给具体人员,或者是外部系统。

    归纳起来,Touchab1e层分为现场表示和离场表示两个大类。

    (1)现场表示

    现场表示是指人直接操作协同软件时,系统与人之间的交互层面。它主要包括:

    1)个人桌面。是指在个人账户中所体现的集成桌面。它包含了个人权限、角色范围内所应有的所有内容,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当然,这些内容以一种策化的方式被组织起来,以提高用户的易用性和良好的体验。

    2)组织桌面。是指组织层面所要展现的集成桌面,比如置于办公场所中的公用电脑终端、公告屏幕,以及个人账户中的公共板块等。组织成员通过这类桌面可以了解到组织的公共信息。

    3)公众桌面。是指组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集成桌面,比如置于公共场所的查询终端、公众显示屏等。人们通过这类桌面可以了解组织想要向他们传递的信息。

    (2)离场表示

    离场表示是指人不直接操作协同软件,但通过某些设备获知系统所发出的局部信息。它主要包括:

    1)远程终端。是指协同软件与远程终端的信息互通,以确认其所在的远程工作场所被接入到协同系统之中。远程终端包括远程仪器仪表、显示设备、打印设备等。比如,协同系统与车载GPS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GPS将位置信息发送至协同软件之中,而协同软件则将指令信息返回GPS设备。

    2)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是特指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协同软件进行连接的设备,如手机、手持移动终端等。基于手机的移动协同软件是当前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

    3)接口终端。是指协同软件通过接口将协同信息传送至其他信息系统或设备之中,以促使其业务运转,如协同软件向ERP软件传送信息等。协同软件通过接口数据库获得外部系统信息,通过接口终端将自身信息传递给外部系统,实现了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

    图26是协同软件通过接口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及功能联通的示意图。图中,协同软件与系统A均有相对独立的内部架构。系统A中的功能模块m向协同软件的功能模块p传送信息,该信息经过协同软件流程处理后,从功能模块q向系统A的功能模块n返回信息,该信息在系统A中继续处理。在这样的系统间连通之中,功能模块m、n、p、q都可以被称之为“接口模块”。

    图26协同软件与外部系统通过接口连通


    注:本文摘自由致远协同研究院出版的《协同+工作革命》一书中《中国企业组织行为绩效指标体系研究摘要》,转载请注明出处。申请试用致远协同软件,请拨打免费电话:40070033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