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开通体验×

只需10秒,即可快速申请开通体验

注册 登录
首页 > 协同观察 > 行业洞察

协同研究院

研究院简介

专家介绍

协同知识

协同期刊

体验产品

  • 大型企业协同管理平台 A8+
  • 中小型企业协同办公平台 A6+
  • 企业信创协同管理平台 A8-N
  • 移动协同办公平台 M3
  • 从制造业能力单元的时间标签看组织的全息性
    时间:2022-01-04新闻来源:致远协同研究院 王甲佳浏览量:4592

    在制造业里面,我们常常以价值转化的可视化程度比较高的设备,作为能力单元的代称。当然,如前所述,这并不是能力单元的全部。不过不影响我们在本篇文稿的一个关键性讨论。这个讨论是我们常见的企业组织究竟因何而来?

    能力单元的时间标签

    能力单元的时间标签包含的属性有不少,目前的产业实践中,比较普遍的有:

     (1)能力维护时间(机器大修、保养的节拍,包括年度、季度、月度和周。以及人员培训的时间节拍等。预测性维护逐步进入企业管理的范围之后,这个节拍有所变化);

     (2)一个作业班次的类型(常日班、三班、两班等)、起讫时间、班内休息时间、班外休息时间;

     (3)面向不同产品的投产规律(如ABC类产品,每天生产,DEF类产品周一三五生产等)

     (4)面向不同产品的模具、夹具等换型时间;

     (5)面向不同产品的实体产品的输出频率(一般按照分钟计算)

     (6)输入资源的供应节拍。如:上游半成品输入的时间节拍--也就是上游输出的规律,中间投料的材料紧急采购提前期等。

    自然还有不少。

    这些往往按照核心业务流、支撑业务流、辅助业务流的主从架构就行网状呈现。能力单元及其关联资源、物料的时间标签与我们常见的资源的其他属性一样重要,在个性化需求鼎盛时期,比其他的更为重要!

    更细致的时间标签,将使得能力单元的日常管理拥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时间网络,这个网络定义它与其他能力单元的工作边界,也定义内部多个角色的行动节拍。这些构成了日常管理的基础。

    能力单元管理的基础工作

    其实与其说是“能力单元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如说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多个能力单元的协同,形成企业的秩序。极致情况下,一个能力单元就是一个企业。从这个视角来看,我们认为:在能力单元的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基础工作将包括而不限制在如下各个方面:

    (1)能力单元的作息规律,每天一班,还是两班、三班?每班的起讫时间,“工厂日历”的适应情况。还有能力单元在不能供给的时候,以什么样提前期或者什么样的预案进行系统提示,让订单计划关联环节获得“广播”信息,以进行互适应;

    (2)能力单元的产品目录。也就是可能输出物的清单,可以将什么样的材料转化为什么样的产品。这通常是评价品质的基线,包括实物品质、工作品质与资源品质;

    (3)所有工艺活动的操作步骤进行知识化的积累,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包括常见品质问题与品质保障,类似于普通的“工艺作业卡”或者“作业指导书”。在实际的支持系统中,这是“一次性做对”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

    (4)该能力单元不同产品的工艺活动的材料消耗定额、活劳动消耗定额与固定费用分摊定额;

    (5)该能力单元不同产品的工艺活动操作时间定额,包括批量作业时间(单件),准备时间(一份生产任务)与抵达下一能力单元的流转时间;

    (6)该能力单元的前置工序以及后置工序所对应的能力单元清单与链接图(通常决定于不同的产品);

    (7)该能力单元常用材料(本单元投料)清单与需求量率表;

    (8)该能力单元“常驻”熟练工人名单与多能工人员名单;

    (9)该能力单元常用模具清单;

    (10)该能力单元成长与演化过程中要素变化的路径逻辑。

    ......

    确实是包括但不限于,所有这些确实是能力单元资源计划展开的必然依据,也是时间链系统进行顺利链接的依据。

    基于上面的基础,能力单元的设备能力、人员能力与综合产出能力将以时间为基本单位辅助实物单位与金额单位进行考量。它们的绩效将会依据“算法”周期性地呈现在决策与管理人员的桌面,最实际的将是这个能力单元的管理人员。

    具体绩效的表达方式是需要另外文字讨论的。绩效不是简单地被用来考核,而是为树立新的持续改善目标而准备的。

    企业组织因何而来?

    因何而来?当我们解构了一个能力单元的运营机理之后,倘若将“能力单元”替换为“企业”,似乎也没有什么违和感。如标题所说,能力单元(局部)与企业(整体)具有全息性。全息的特性越明显,其有机性也就越强。

    当我们感觉企业管理工作复杂的时候,可以通过分解能力单元来对复杂度进行降维,为一个新视角下的能力单元连接创造条件。这往往就是组织创新与交付体系的创新之开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