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劳动者的员工,对工作的反思
新冠疫情爆发和延续出其不意地引发了包括美国劳动者在内的重新反思工作意义的思潮。此事非同小可,它反映出人类对生活和工作关系长期以来积累的冲突和调整需求。被薪酬激励所逼迫、掩盖的职业倦怠突出的发泄了出来。疫情防控政策阻遏、职业倦怠、到点退休,导致了一些人彻底退出劳动市场。
“辞职/跳槽”竟然带动“加薪”
辞职,职位空缺,为了留人也为了招募新人,加薪是自然而然的策略。除了“辞职潮”,还有两个因素,迫使或者推动了“大加薪”之势。第一个因素就是通货膨胀,全部消费品类别总体价格上涨了6.2%高于2020年,创了31年以来的新高。刚刚过去的4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3%,再创历史新高。公司不给员工加薪就等于减薪。这一因素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加薪的策略,以安抚和留住员工。第二个因素,其实让人有些费解,因为几乎是严峻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相当多的美国大企业实际的利润率是增长的,有的甚至猛增了50%。有分析认为,这其中的原因部分地是公司直接把原材料、劳动力和其他成本的增长部分转嫁给消费者了。而且由于需求强劲导致商品取消了折扣价格或者直接涨价了。值得指出的是,这里说的是美国,但中国的情况也没有作出独立行情,从广东等经济大省的“用工荒”、高新招聘工人就可可见一斑。
美国:疫情当前离职潮涌动“大加薪”
“大辞职”带动“大加薪”,“大加薪”促动企业有效增长;不加薪或少付工资的企业,你就到了重新考虑商业模式的时候了。从长远的角度看,加薪的企业才是有效增长的。
“大辞职”导致“大加薪”,对于企业来说,看似悲催,实则睿智。首先,“大加薪”端倪已现,趋势已成,且不可避免。这是2021年的美国,各个工作岗位的劳动者不是要求改善条件,就是一辞了之,谈都不愿意谈了。这就是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大辞职潮”,这标志着美国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别光说美国,时下国内疫情形势严峻,经济发展低迷,企业裁员频仍,还谈什么加薪?
你还别不信,裁员是裁员,加薪仍是加薪。一个事实足以说明问题:又是毕业季临近,各大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开始求职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部分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不再是被动“求职”,而是主动“找工作”。据媒体报道,大批以“00后”为主体的毕业生即将带着新的言行和思维方式步入职场,他们不仅不迷恋大厂的光环、敢于对加班说“不”,甚至在面试前“反向背景调查”雇主。从“反向背调”开始,“走自己的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些观念逐渐开始盛行,各个用人单位也已“加薪”、弹性工作、提高福利的举措与人力资源市场达成共识。
辞职成为辞职的动机
“大辞职潮”真的来了,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持续的裹挟之下,去年9月美国有440万人辞去了工作,创历史之新高。劳动力市场奇迹般地出现了1120万个职位空缺。面对如此严重的劳动力职位空缺,辞职另就的动机潮流涌动。辞职造成职位空缺,继而引发新的辞职动机,终致形成“大辞职潮”。
“辞职潮”的背后,TMD工作
工作的积极性正在消减,这是世界性的。也许美国更为严重,尤其是最近的调研数据表明,低工资一线工人辞工倾向最严重,另谋高就或者干脆就不干了。美国或许还有欧洲的现象令人感到困惑,人们发现努力工作所得的报酬甚至还不如失业后取得的福利多。事实情况是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居然导致了百姓储蓄率过去两年的连续增长。这促使部分潜在劳动者有时间等待合适的工作机会,甚至干脆退出劳动力市场。
最为严酷的事实是,人们对工作-劳动的认知持续向消极面偏移,人们逐渐地开始厌恶工作——劳动光荣但不快乐,越来越不快乐。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雇佣关系的不对等性,开始感受到被雇佣的无奈甚至屈辱。
不仅仅是许多服务性职业的境遇变得每况愈下,例如空乘人员和餐厅服务员被迫承担抗疫政策的执行者,因此而受到羞辱。许多原本就不受待见的工作如今就更令人难以忍受。
美国最近的调研数据表明,在服务业和零售业的劳动者当中,有37%的人正在考虑辞掉工作。值得深入考察的是,有近半数的低工资员工认为,薪酬和福利是辞工的原因之一。另外的一半低收入员工呢?更有那些不是低收入的辞工者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其实,我们大家心知肚明但都不愿意明白滴说出来——因为工作不能使人快乐或者工作使他们不快乐。客观地讲是,协同的工作是快乐的,服从式执行的工作肯定不是令人愉悦的。
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调整已经开始
社会矛盾最基本的部分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发展最终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导致的。在这对矛盾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能适应生产力,社会就能正常运转。反之,社会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社会动荡,经济危机,阶级矛盾等就会突出呈现。作为生产关系的典型集中体现的工作关系的调整已经开始,合伙人制企业、松散就业者大行其道,就是这种调整的具体体现。
智能机器侵占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大势不可逆转
技术的进步必然会从工作岗位上将人类工作者逐步驱逐出去,大势不可逆转。所谓的新技术会创造新工作机会的说法注定会被证实是不真实的。因为,他夺取的是你的工作机会,而创造的是别人的工作机会。而这并不是最根本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科学技术这一非常有力的生产力要素所产生的增益对社会成员而言是不均衡的。
缺人、缺人、缺人,人依然有人的用途
缺人是因为职位空缺,职位空缺既是绝对的劳动力供应不足,也是相对的员工辞职造成的。人们喜欢的工作从来不会缺人干。缺人的工作往往是人们不愿意干的。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加薪。短期的情况看,缺人的情况会加剧,就像买股票追涨杀跌是常态,就是想买的人也是驻足观望等待更低的点位。《财富》杂志发现,包括星巴克(Starbucks)这样的大型连锁商店等企业也在缩短营业时间,原因竟人手短缺。亚马逊(Amazon)、沃尔玛、梅西百货(Macy's)等也都提高了工时薪酬,并承诺发放奖金和其他福利,以吸引数劳动者加盟。
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致使工作岗位缺人的情况更加复杂化:(因疫情)不能开工的时候裁员,能开工干的时候没有人干。这种情况对我们发出提醒:现行的工作组织方式存在结构性缺陷,不能适应不确定社会环境的工作组织,是要变革工作组织方式的时候了。
智能技术和数字化转型加深数字鸿沟可能会带来薪酬差距加大
一线工作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悬殊的薪酬差别,几十年来备受诟病,收入不平等已经成为人人承认却少有人过问的严重社会问题。信息化浪潮貌似增强了人的工作能力,实际上这种倍增作用是不均衡的,甚至是非常不均衡的。从信息技术的普及到今天以智能技术为核心推动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严重地加深了社会的数字化鸿沟。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整个社会从政府到市场都没有人认真思考和郑重提出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没有人在意社会公平问题。自然也就事实上放任智能技术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深数字鸿沟,并导致薪酬差距进一步扩大。